◎摘病梅館記

關於今年的均優學習論壇


今年是第三年以「今日實驗教育與明日公共教育」為主題。照例還是有很多倡議提出。


日期舉辦地點主題重要教育倡議
12010.6.11~13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打造國民學習路徑圖推動十二年國教;財劃法修法;
兩岸三地課程改革交流
22011.6.10~12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教育要行動,台灣大不同推動十二年國教;福留子孫;
32012.4.27~29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為教育打底,釋放國民潛能立法保障實驗教育
42013.4.26~28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成就課程教學的公共化教育共創共享
52014.4.25~27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開創教育,教育開創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
財劃法修法;課程治理中立
62015.5.1~3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教育的自造者,自造者的教育自造教育的新典範;Maker
72016.5.6~8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整合社會力量,深化教育轉型十二年國教課綱實施;
實驗教育發展
82017.6.9~11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今日實驗教育與明日公共教育三大橋接
92018.5.25~27國家教育研究院台中院區今日實驗教育與明日公共教育四大橋接; 5%+5% 願景;
跨校選修;學前教育公共化
102019.4.20~22國家教育研究院台中院區今日實驗教育與明日公共教育學前教育公共化;海星培力;
青年學習分享;當代適應;
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修法


上表是過去十年均優學習論壇的簡介。每年均優學習論壇都會有不少倡議,只要願意多年地持續進行推動,其中許多倡議,最後都會實現。


今年的倡議仍然不少,我們則挑選「學前教育公共化」;推動修法讓體制內的老師可以用「部分班級」的模式辦理實驗教育;以「自造教育工作者培力社群」為模式,用分裂增生的方法,去造就更多台灣新典範教育的人才;招募「均優學習論壇改良小組」,這四個倡議來跟大家作一番介紹。


學前教育公共化

教育公共化有三個重要指標:平等參與、基於公益所制定的規格、有一定比重的公部門預算參與。而台灣到現在學前教育還不能公共化,家長想要上正常而平價的幼兒園,居然要一兩百人抽一支籤,真是大錯特錯。


幼兒托育公共化,目前已經是先進國家施政的主流方向。雖然廿一世紀是全球政府財政緊縮、福利削減的年代,但各國仍然篤信「投資兒童=投資社會」的原則,透過大量公共財政投入,去達成幼兒托育服務的平價、優質與普及,進而實現支持青年家庭、緩解少子女化等多重目標。


今年我國學前教育的預算整整增加了一百多億,但是都是以津貼的方式發放,這樣子做對事情的幫助不大。現在政府和民間都有人在努力建立公共化幼兒園體系,讓學前教育在台灣成為一項公共服務。


經過仔細計算,由於《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規定教育預算要佔政府收入的 23.5% ,學前教育公共化的錢是有的。但如果大家不「用力」倡議,很快 23.5% 就會變 22.5% ,或者是灌水的 23.5% ,那台灣推動學前教育公共化的契機就會錯過了。


今年在報到處會放「推動學前教育公共化親友團」的招募傳單,希望從均優開始,大家來響應和集結,給它「用力」倡議下去。


讓體制內的老師可以透過「部分班級」模式辦實驗教育

體制內至少有 5% 的老師有能力辦實驗教育,為同學提供比現行課綱更適性的課程與教學。為了讓他們得到實驗教育的辦學空間,現在有一群年輕人成立了「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推動小組」,正在招兵買馬,打算修改《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增加「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專章。


這些學校內的「實驗班」做的當然不止是「活化教學」而已,而是適度剪裁課綱,以增加蒐集資料、架構資料、表達資料等技能的鍛煉,及選修、組課共學、當代適應等內容;而且讓更多各業達人和家長,參與到課程教學裡面來。這些是依循課綱只進行活化教學所做不到的。


這些實驗班的規格設定,如:生師比、送實驗教育審議委員會審議、入學以志願加抽籤進行…等等,目前實驗教育的相關規定已經頗為成熟,比照準用就可以了。而現在中小學中已經有藝術才能班、體育班、特教資源班,在課程教學上就已經是一校四制(還有普通班),增加「實驗班」不過就是四制變成五制罷了,算不上有什麼太大的衝擊。如果再加上辦「實驗班」要學校校務會議通過,引起的爭議就更小了。


目前橋接「體制學校」與「實驗教育」時機與條件都相對成熟,不去做恐怕也不適宜。由於體制外實驗教育「進化」的節奏已經明顯快過體制學校許多,不管在人才培力、課程彈性、學生自主學習方面,幾乎是以「年」為單位在演化和進展中,再不與體制學校橋接,兩者在觀念、作法和文化相去越來越遠,將來摩擦就在所難免了。


雖然2017年的修法,已經賦予大學辦理實驗教育的法源,但大學確實難以用「以全校為規模」來辦理實驗教育,如果此次推動修法成功,大學此後得以用「部分班級」的模式來辦實驗教育,那現在大學不容易辦實驗教育的僵局就能一舉打開。


海星式實驗教育人才培力

推動台灣教育的新典範(不論體制內、外)需要人才,而這種人才需要以下特質:

  1. 具有「自造精神」,習慣動手打造符合自己和同學需求的教育。
  2. 認為老師是資深學習者,同學是資淺學習者,雙方是合作共學的。兩者之間的「不對稱性」並不大。
  3. 自己有「組課共學」的經驗與能力,也認同同學們「組課共學」。
  4. 自己有「合作學習」的經驗與能力,也認同同學們「合作學習」。
  5. 對教育「見多識廣」,看過各色台灣新典範教育的場域實況。
  6. 有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膽識」。


去年政大實驗教育中心的「實驗教育工作者培力」,經過一年的驗證,確實在以上各方面,能對學員有一定程度地增進。


我們可以把該屆的學員稱做為「第一隻海星」,其中有一部人願意繼續投入後續的培力,並組成了「自造教育工作者培力社群」,然後以社群為基礎,從第一隻海星再分生出兩隻小海星。


爾後再經過一年的培力,這兩隻小海星將長成大海星之後,再分生出更多的小海星,這樣週而復始,只要四年「自造教育工作者培力社群」就會增生到不可消滅的規模,靠自己的力量「生生不息」下去,為台灣的新典範教育,提供可靠的人才培力管道。


他們正邀請大家也來擔任這個計畫的「贊助者」,贊助的管道和途徑如下:


  1. 選派團體或機構成員,以部分補助的方式請他參加培力。
  2. 上述成員可以當做團體或機構參與到社群的窗口。
  3. 上述成員可以提出「如何改善各派出團體現況的實踐計畫」,社群會在培力過程中,催熟、孵育這些實踐計畫。
  4. 對培力的各階段過程,社群會和各贊助者保持溝通。
  5. 團體或機構可以對受培力學員提供「參訪」與「場域修練」的機會。
  6. 團體或機構可以對受培力學員時,提供各種達人的人脈,幫助學員進行組課。當然組課共學的主導權,仍然在學員手上。
  7. 參與組課收割。
  8. 參與海星增殖。


在今年的眾多倡議當中,這個倡議或許不是規模最大的,但其成敗,將影響深遠。成則台灣會有嶄新的教育人才培力模式,用以支撐學前教育公共化、體制內實驗教育、體制外實驗教育。


預約下一個十年

今天的「均優學習論壇」是十年前一群有心的教育人,立志要改變華人「做不好累積」的毛病,許諾:「要就至少舉辦十年」的論壇。難得的是我們也確實完整的保存了十年來的議程資料、議程人員資料。從均優的十年軌跡,我們大約可以看出台灣過去十年教育界都在幹些什麼。


但是「2020年的台灣並不需要2010年設計的『均優學習論壇』」,如果不能吸納新一代的年輕人,做出符合時代特性的調整,那麼「均優學習論壇」應該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不必繼續存在下去。


以下是我們想到至少應該去做的幾件事:

  1. 「更屬於年輕人」與「走向集體領導」:從今年「青年學習分享」多達 14 個議程,就可看出台灣的年輕人膽識遠勝十年之前。只有年輕人能打造出符合年輕人的論壇,所以優先要務是將均優學習論壇的承辦責任、技術與人脈,交給年輕人集體領導。
  2. 社群化:在平時就支持與均優學習論壇相關的倡議,成立社群。讓每年的論壇成為各相關社群,相互激盪與交流的場合。而且運用社群媒體,去當作相關社群之間的聯絡工具。
  3. 當代適應:主動在議程當中多討論當代適應的相關課題。這也是台灣教育之中,最需要儘快補充進來的元素。
  4. 不變之處:提供台灣教育界「跨區塊」交流的場合;擔任台灣教育界「均優派」的最大政策陣地,這兩點盼莫改變。直到現在,台灣還是有龐大的勢力在阻隢大學多元取才,希望台灣教育能回到「金字塔化」的過去。我們不能只在同溫層中取曖,應該依以往的節奏,不斷推進「改變政策現狀」,讓既得利益難以依附在舊的現狀之上。


所以今年假「預約下一個十年」這個議程,號召大家來組建「均優學習論壇改良小組」,像十年前那群有心的教育人一樣,開始擘畫屬於下一個世代的均優學習論壇。


如果有了「均優學習論壇改良小組」,那例如在美工與技術上的改進,就都只會是小事,一定會自然發生。如果「均優學習論壇改良小組」號召不起來呢?那代表這個論壇已經完成階段性任務,下一個階段的台灣,不再需要它。


議程人員與遠地的友人優先入住宿舍

國家教育研究院台中院區,今年提供出 100 間學員宿舍來支援今年的均優學習論壇。但相比於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學員宿舍的牀位仍然較少。但也由於在台中舉辦,北部和南部來的朋友,大都需要住宿,去年和今年反而是均優學習論壇這十屆以來,牀位需求最大的兩屆。礙於現實,我們只能優先安排講師和工作人員入住學員宿舍,其次會按路程的遠近,讓北部和南部來的朋友入住學員宿舍。即使這樣,住宿牀位仍然可能不夠,所以要請沒有分配到牀位的學員,在豐原市區找旅店入住。


誠心地邀請大家來參與今年均優學習論壇的各項議程,也為牀位不足的事向大家道歉。